百擎大數據
在現代網絡環境中,觀察不難發現,網絡流行用語原本都屬于小范圍的“圈層文化”。原本在圈層內部不斷傳播與發展的文化,在廣大網民的好奇心驅動下逐漸被挖掘出來,并在與網絡亞文化的碰撞中產生了質變。
1.擴散器:網民互動、內容再創
在圈層文化與網絡亞文化的碰撞中,網民自發地進行互動與二次創作進一步豐富了網絡流行語的內涵,為其賦予了更持久的生命力。
在廣泛的互動中,網民對于網絡流行語含義進行了建構,使其含義更為完整,更加適合大眾理解與傳播,而網民的二次創作更是將原本的“圈層文化”化為己用,進一步構建起了自身的話語體系。
2.媒介特征:多渠道、全類型傳播
以前段時間爆火的“凡爾賽”文學為例,盡管原本其在微博、豆瓣等社交媒體平臺上由普通網民以文字形式傳播,但在走紅后迅速被不同類型的受眾擴散至問答平臺、短視頻平臺與文化社區。例如在抖音平臺上,除了大量網民參與之外,包括“國防科技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在內的不少學校,與“杭州城管”、“中國火箭軍”等官方機構賬號也加入到相關短視頻的模仿與創作之中。而在知乎平臺的“凡爾賽文學”話題下,“新京報書評周刊”、四川廣播電視臺旗下的“四川觀察”等主流媒體賬號,與“游戲研究社”等自媒體賬號也加入到了問題的回答與科普之中。
可見網絡熱詞在依靠多種渠道、多方面受眾進行全平臺、全類型的傳播時,對于不同渠道與形式擁有很強的適應性,獲得的傳播能力遠遠大于傳播中的損耗,導致其熱度能夠不斷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