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擎大數據
隨著互聯網的日益發展,微信以及微博的廣泛使用,使得網絡輿情環境下人際傳播呈現出瞬時性、廣域性、交互性等特點。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傳統信息傳播由政府主導的局面被顛覆,草根民眾的話語權得到極大釋放和彰顯。底層民意聚集起來的網絡輿情,在對地方政府行為保持一定張力的同時,其消極影響也暴露無疑,加之政府自身主觀存在的原因,使地方政府公信力缺失愈加嚴重。
網絡輿情作為對社會輿情反映,并非總是理性的、積極的、正確的,也存在著非理性和被人操縱利用的一面。例如,當強勢和弱勢群體發生糾葛時,網絡輿論往往會不分青紅皂白地倒向弱者、批判“強者”。具體而言,網民往往依據已有印象和主觀標準來評判是非曲直,帶有濃厚“替天行道、劫富濟貧”的情感態度,只要遇到頭腦中所謂的強勢群體(如官員、富人、警察、城管等)與弱勢群體發生沖突,就會不自覺地同情弱者,為他們打抱不平,從而對強勢群體大加批判,并對客觀評價事實真相或為強勢群體說話的進行討伐,甚至是人身攻擊。
另外,民粹主義和泛道德主義盛行,使網絡輿情極易走向、走樣、變質。民粹主義認為,廣大社會平民為少數精英所壓制,主張全民參與,認為只有全體人民才是衡量是一切非曲直的唯一標準?,F實中,全民參與不僅難以達到,而且大多數民眾并非是真理的“代言人”,而且在特殊情況下,多數人往往會受特定環境和因素的影響釀成“集體沖動”,形成非理性的共識。泛道德主義,則把道德標準當成一種強制社會行為意識,并無限放大道德作用而否定知識理性。泛道德主義的盛行,則易引發人們價值觀的混亂,扭曲人性的真善美,使道德成為衡量一切行為的標準和法則,從而使社會陷入道德虛無主義境地;民粹主義和泛道德主義的疊加,則讓抨擊地方政府行為和歪曲地方政府形象的言論很容易被打上民意和道德烙印,讓地方政府輕易陷入網絡輿情的包圍和攻擊之中。
網絡輿情易被操作和利用,其消極作用不容忽視。在虛擬社會,誰獲得了更多的網絡輿論支持,其行為似乎也就更合理、更合法。因此,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或組織,往往利用網絡輿情來故意制造和夸大事實真相,從而到達其不可告人的目的。
當然,隨著網絡輿情發展,還存在很多消極因素,從而對地方政府公信力產生消極影響,這些問題不容小噓,地方政府應認真對待這些問題,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