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擎大數據
新媒體的政治參與,使現行的政府運作方式受到巨大的沖擊,形成一定的輿論合力后,還會促生新的輿論方向。如何把握新媒體時代社會治理趨勢,將激涌的民意控制在目前國家可以接受的程度上,在實現民意充分表達的同時,又避免因民意的過度表達而沖擊政府權威、引發政治沖突,這將考驗政府在新媒體時代的執政智慧。
輿情主題“上升”
新媒體的技術特性不僅模糊和重新界定了過去所謂“主流”、“非主流”和“權威”、“非權威”等概念,還改變了人們評價社會公共話題的參與模式。新媒體所具有的先天傳播優勢,使它越來越成為廣大普通群眾表達心聲、愿望、訴求的重要陣地。隨著輿情主體由社會精英層向普通大眾層轉移,社會議題更多涉及與普通大眾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相關的民生話題。輿情態勢也更加多元化,更具復雜性。綜合來看,輿論壓力可能是未來政府決策長期面臨的政策環境,公共政策必須經得起在錯綜復雜的社會輿論場的民意檢驗。
社會心態“轉型”
我國目前正值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關鍵時期,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同時,輿論場也淤塞了大量關于體制性、結構性矛盾的傾訴,民眾的社會心態正在轉型重組。
網民作為頗具能量的“新意見階層”,參與公共討論的廣度深度前所未有,在社會心態悄然轉向的基礎上,網絡參政議政已經迎來新的高潮。
誠如硬幣的兩面,這種高期待有時也會產生負面的不理智情緒表達,地方政府在社會治理中將面臨更多風險和問題。
多元訴求“嘈雜”
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利益問題,往往和思想認識問題交織在一起,并通過一定的社會思潮、意識形態表現出來。目前,新媒體開放、多元、交互的信息傳播方式加大了我國意識形態的控制難度,傳統意識形態所具有的凝聚能力下降。社會普遍存在的焦慮情緒,成為輿論熱點不斷變化的重要推手,更使輿論引導環境復雜多變。特別是由議題設置者和先導性意見促成的網絡輿論,通常會在短時間內急速傳導,形成一種強大的輿論聲勢。多元訴求促使各方聲音迅速崛起,網民在相互碰撞和激蕩的互動中凸顯自我意識,進一步加深了公眾的復雜感受和表達焦慮。
新媒體的出現,要求社會管理者把網絡輿論場作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的晴雨表,正確處理好點與面的關系、質與量的關系、快與慢的關系,積極考慮民眾的接受范圍、輿情的承受能力,在新媒體的技術平臺上探索網絡時代危機應對方式、加強和改善社會管理的方法和途徑。